重点报告二
2025年9月28日

沈模卫   浙江大学

报告人简介:

沈模卫,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科技人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心理学会荣誉理事长、Fellow in the Psychonomic Society、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应用心理学》 杂志主编等。曾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心理学报》 副主编, 及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理学部副主任等职务。

沈模卫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过程及建模、社会认知、药物成瘾、智能人机交互、航空工程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承担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教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课题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和业界横向项目等20余项。通过这些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Psychological ScienceCognitionEmotionChild Development等国际知名心理学学术刊物上发表SCI/SSCI论文百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2020年和2006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和三等奖(排名第一)各1项,2021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 2009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由于在人类工效学学科及学会创办与发展方面的工作,2019年获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突出贡献奖。

过去数十年,在以界面为核心的人-机-环交互框架指导下,人机交互领域成果显著。但随着智能设备发展,信息爆炸与人类有限认知资源的矛盾加剧,亟需为人与智能系统设计出新型的交互方式。沈模卫教授作为工业心理学资深专家,不仅在传统人机交互领域成就斐然,对于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机交互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他认为,人类的社会智能可以作为新型人机交互设计的依据与参考,并围绕类意图识别的认知机制开展系列基础研究,据此设计出了类人意图识别交互框架。这些研究对重新认识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本质、设计以人为本的交互方式,以及改进相应管理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

过去数十年,在传统的人-机-环系统框架指导下,工业心理学得了不凡的成就。不仅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理论框架,还奠定了现代交互设计的范式基础,为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工具,从而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心理体验。然而,智能时代工业心理学遇到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智能设备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信息爆炸与人类有限认知资源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人与智能机器间新型交互方式的需求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机器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完成复杂任务的自主性不断上升,人-机-环系统中机器的地位正逐渐从工具变为伙伴,传统理论框架开始不适用于新出现的问题。因此,工业心理学需要一场改革,将以往处理人-机关系的工程心理学和处理人-人关系的管理心理学有机融合,针对智能系统的特点修改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为未来的工业心理研究和应用工作探明方向。有关人类社会智能的研究可以为此提供重要启示,所探明的社会交互认知规律(例如意图识别机制),有望作为新型人机交互设计的依据和参考,促进智能系统的发展。这些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本质,设计以人为本的新型交互方式并相应改进管理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